防波套在飛機上有著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其用量大(一架傳統商用飛機約需要1740英尺)、品種多、用途廣、工作環境較為復雜等特性。隨著航空新材料的發展,人們對飛機性能的要求逐漸提高,單機線纜的用量也在逐步增大,對其性能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航空電纜的性能與其材料(內導體和外防波套材料)、構造等因素密切相關。
航空線纜用量大對于飛行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在選擇防波套時,應該根據線纜的敷設環境進行選擇,如耐磨、輕量化、抗腐蝕、抗剪切強度、絕緣強度、阻燃性以及機械強度等。隨著材料科學對電纜性能不斷優化,傳統金屬防波套因航空輕量化的設計,及以上問題逐漸被多功能導線所替代,PBO鍍金屬工藝就是一種新材料替代方案。
高分子鍍金屬因工藝不同,金屬層的穩定及耐用性有一定的區別。目前國內PBO鍍金屬工藝還無法實現商業化量產,金屬與非金屬的結合屬于異質結合,簡單的物理電鍍不能將兩者很好的結合,使用時容易出現掉屑的情況,影響實際的電磁屏蔽效果。而Syscom利用特有的金屬涂層工藝(化學鍍)將非金屬PBO和銅、鎳牢固的結合在一起,使防波套具有高于金屬的機械強度,輕如纖維的重量,目前此類型的防波套已廣泛用于波音、空客及航空航天領域。經大連義邦引入國產化編織后,由PBO鍍金屬纖維絲編織而成的防波套是航空理想化多功能新材料。
SEM分析測量纖維樣品每層的涂層厚度
以下為大連義邦PBO輕量化防波套耐磨測試:
測試環境:大氣壓675-790mm汞柱,溫度25°C±3°C,相對濕度不超過85%。
測試過程:如下圖
測試評定:100個循環后,觀察電阻值的變化。
測試結論:100次循環后,目測觀察防波套鍍層內部和外部沒有明顯的剝落、斷裂。防波套測試前后的電阻幾乎沒有變化。
+86-412-6330396(銷售)
+86-412-6322505(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