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11日,一架客機從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出發,飛往薩迪克·阿布巴卡爾三世國際機場。在起飛后不久,機組人員發現飛機起落架出現問題,并試圖返回機場并采取緊急降落,但飛機在空中著火并解體。最終在距離34L跑道前2,875米(9,432英尺)的地方墜毀。 飛機在距離機場18千米、高度為671米時,飛機上的大火已經蔓延到了飛機客艙地板,最終出現飛機解體,機上261人,包括247名乘客和14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事后通過事故調查,該飛機在起飛前發現2號和四號輪胎的氣壓出現異常,因當時的環境無法快速為輪胎補充氮氣,但又不愿意延誤航班。在飛機在跑道滑行時,沒有充滿氣的二號輪胎將自身負載轉移到了同輪軸上的一號輪胎上,造成一號輪胎嚴重曲折、過熱及結構弱化。
由于一號輪胎的故障,二號輪胎隨后停止了轉動,機輪與跑道地面摩擦最終產生高熱量引發輪胎自燃。因當時的飛機機輪處沒有配備溫度傳感裝置,飛行員像以前一樣將輪胎收回到機艙內部,所以燃燒中的輪胎引燃了附近的液壓系統和電力裝置,液壓系統又將大火引燃到了油箱,油箱又引燃了客艙最終導致飛機空中解體。
航空火災蔓延速度快,撲救異常困難。如果飛機在起飛或者著陸時發生火災,相對來說還有撲救的可能,但如果飛機在飛行中著火,又是機組人員無法組織人員將火災初期撲滅的情況下,被動,額外的防火能力對于飛機的安全來說至關重要。
1、飛機內部空間相對狹小,可燃物聚集,火災載荷大;
2、飛機各倉之間沒有防火分隔,一艙起火,很快就會蔓延其他艙位;
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人們開始研制膨脹型防火涂層來對飛機進行額外的防火保護,將防火涂料涂敷在被保護基材上,如飛機機艙內部狹小空間,液壓系統,電力裝置及油路等,此涂層主要特點是當防火涂料遇到火災時,能夠形成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海綿狀膨脹泡沫碳化層,能夠長時間有效的保護涂層下的基材免受高溫損傷。
目前世界各國非常重視這種新型防火涂料的研究和應用,以大連義邦輕薄膨脹型防火涂料為例,同時滿足航空、高速無人機和軍工特種裝備等多種防火需求,可承受1093℃,15分鐘阻燃且無脫落,FAA適航認證要求,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著火時無毒煙霧具有輕薄,持久,易于涂抹操作的特點,對比其他傳統膨涂料膨脹厚度非常薄,適用于空間狹小的特殊區域,目前已應用在大力神發動機整流罩和V-22魚鷹的玻璃纖維燃料箱等。
飛機是現代化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先進材料的進步,現代化飛機正在朝著大型、清潔和高速方向發展,飛機上的設備裝置也日益精密,防火涂料作為可保護基材不被高溫燒穿或變形的特種涂料,是一種航空、特種裝備必不可少的防火材料。
本文意在傳播新材料資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